您现在的位置是: > 娱乐 >

郑英俊:在电波世界里演绎精彩生活

2019-09-20 15:55娱乐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简介在今年漳州市青少年无线电夏令营中,郑英俊为孩子们讲解无线电知识。 诏安在线 9 月 20 讯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帮酷爱无线电的人,他们用无线电波作为纽带,联络各地的无线电爱好者,沟通感情、交流技术、传播友谊。昨日,笔者采访了业余无线电资深玩家、漳...

  在今年漳州市青少年无线电夏令营中,郑英俊为孩子们讲解无线电知识。

  诏安在线920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帮酷爱无线电的人,他们用无线电波作为纽带,联络各地的无线电爱好者,沟通感情、交流技术、传播友谊。昨日,笔者采访了业余无线电资深玩家、漳州无线电定向运动协会会长郑英俊。

  走进郑英俊的无线电工作室,像是走进电影中战时收发电报的神秘密室,电子元器件、电线、工具箱……桌子上、旁边的铁架上摆满各式各样的电子通讯设备。“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英语缩写为HAM,俗称‘火腿’。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看过吧?我们玩的无线电就是里面那样子,不过现在先进多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无线电设备是手持电台、车载电台,公众手机通讯、电台广播接收等。而在HAM的生活中,这只是无线电的一小部分。与全球各地业余电台的短波通信、与太空站的超短波通信、业余卫星通信、月面反射通信、流星余迹通信等等,业余无线电能玩、能钻研的地方很多很多。”郑英俊向笔者介绍。

  54岁的郑英俊玩无线电有近四十年时间,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国家恢复业余电台活动后较早一批业余无线电玩家,并于1987年取得国家一级业余电台操作资格,是目前漳州唯一取得这个资格的“火腿”。这些年来,在业余无线电实践活动中,郑英俊培养并带动了漳州一批热心公益事业、投身竞技比赛、钻研前沿技术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他们或在青少年中开展无线电科普活动,或进行应急通讯保障,用平时学习积累的无线电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今年8月下旬,在漳州市无线电管理局的指导下,我们协会举办了首届漳州市青少年无线电夏令营,有22名小学生参加,激发了青少年对无线电技术的兴趣,锻炼和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郑英俊告诉笔者,自2006年3月漳州无线电定向运动协会成立以来,他们积极开展无线电知识进校园、配合相关部门实施各类考场无线电巡查、监测、防作弊工作。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爱好是创造的源泉。”谈起自己对无线电的热爱,郑英俊说,少年时受父亲的影响,对无线电产生了兴趣。“特别是在我上高一那年,有一天,学校请来一位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无线电课程。传感器、无线电遥控发射器、如何测出电波的发送方向……神秘莫测的无线电世界,给我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就是那节课,让我彻底迷上了无线电。”郑英俊回忆道。就这样,他把所有零花钱都用在买电子元器件和无线电书籍上,从无线电门市买回8分钱一个的矿石检波器玩起,自己组装了矿石收音机、晶体管扩音机、晶体管调幅发射机、电子管发报机。“那时我摆弄那充满魔力的电子线路,听广播不是最重要的,真正让我激动的,是对电路性能的不断改进。”1982年底,郑英俊参军入伍,在紧张的工作训练之余,依然没有停止对无线电的学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战友那里看到专门介绍无线电台收发电路的《无线电技工教材》,如获至宝。为了能反复翻阅学习,郑英俊把教材的内容全部抄写到笔记本上。

  1985年底,郑英俊退伍回到漳州,进入一家国企。虽然从事与无线电无关的工作,但对无线电技术的痴迷和热爱,使得他一刻都没有放松过在专业技术上的钻研。喜爱业余无线电的人都知道,设立业余电台需要参与相关的培训并通过考试、获得资质,使用的设备也需要经过无线电管理部门检测合格并取得电台执照,同时领取有关部门分配给的电台呼号。郑英俊告诉笔者,由于当时国家尚未开放个人业余电台,爱好者的无线电通讯实践活动只能依附在集体业余电台名义下进行。在漳州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帮助和引导下,1989年郑英俊办理了“业余通信”电台执照,1991年又在北京考取国家一级业余电台值机员证书。“呼号是一个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唯一标识,也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个人声誉的代表。BA5TX是我的呼号,只要你在电台中发出自己的呼号,所有抄收到的人都知道那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哪个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发出的信号。”郑英俊自豪地说。

  “业余无线电不仅好玩,在关键时刻还能发挥应急救援、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对郑英俊这样的资深玩家来说,追求“独乐乐”已经“不过瘾”了,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才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更高层次的追求。1999年9月21日清晨,台湾中部发生了大地震。当时地震灾区所有公众通信中断,外界无法得知灾区情况。由于平时福建和台湾的“火腿”经常在40米波段进行联络。地震发生后,在该频段上守听台湾业余无线电救灾通信信号的郑英俊和龙岩、福州两位经验丰富的“火腿”,最早接收到来自台湾的救援通信信号,迅速自发组成了辅助通信网,帮助因“越距”(短波信号经电离层反射跨越导致近距离反而收不到信号)无法联系的台湾业余电台中转信号。“后来这个应急辅助网由福建省无线电运动协会接管,统一组织动员全省HAM分批次24小时轮流值班,帮助中转信号和维持频率上的通联秩序,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我从中也得到锻炼,积累了不少应急通信经验。”郑英俊说。这两年,郑英俊还组织协会技术骨干与漳州蓝天救援队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和推动业余无线电通信在抢险救灾、应急通讯保障等方面的作用。

  郑英俊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钻研、奉献,感染许多懵懂的青少年学生,让他们对无线电知识有了理解。在漳州“无委办”和市青少年宫的支持下,郑英俊和漳州其他无线电爱好者从1989年开始,陆续在市青少年宫开办了数期“业余无线电通信科技普及班”,漳州早期的“火腿”无一不是从这里“孵化”出来的。2018年,郑英俊还配合漳州无线电管理局将一处100多平方米的闲置办公场所改造成无线电科普基地,并将自己珍藏的数十件各型号退役军用电台、无线电测试仪器、自制的宽带多普勒测向天线等通信器材陈设在基地,向爱好者和学生展示。

  “在漳州,‘火腿’虽然不多,但涵盖的人群却非常广泛,包括公务员、个体户、在校大学生、企业员工等。”郑英俊说:“担任无线电定向运动协会会长责任重大,我会一如既往地引导漳州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向规范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积极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在这片宽广的电波世界里演绎出精彩生活。”

  ☉郑季华文/图

编辑:日尧 本文网址分享:http://www.zawww.cn/ent/2019/0920/4011.html

Tags:

标签云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6199篇文章
  • 标签管理标签云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