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是: > 财经 >
东山:党旗领航 乡村振兴
2019-12-11 09:11财经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简介东山县地处福建南端,是全省第二大海岛,也是谷文昌精神的发祥地。近年来,东山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县为抓手,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深入推进不忘初...
东山县地处福建南端,是全省第二大海岛,也是谷文昌精神的发祥地。近年来,东山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县为抓手,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党旗领航·乡村振兴”党建示范村创建评选活动,培育了14个村村有特色、有亮点的村级党建示范点。今年评选出了西埔镇亲营村等7个党建示范村,在全县形成了党旗领航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西埔镇亲营村:党建引领风帆劲海上田园强富美
亲营村地处西埔镇东南部,是东山县最大月牙湾乌礁湾的起始点。
该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大规模养殖紫菜,拥有东山岛“紫菜第一村”的美誉。全村共有85户紫菜养殖户,养殖面积10000多亩,年产值达8000万元。2017年,“亲营紫菜”荣获国家地理商标认证,成为东山对外的一张产业名片。2018年,村集体收入4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50855元,实现从空壳村到富美乡村的华丽蜕变。
今年来,亲营村以“亲营紫菜”国家地理标志为优势,创新打造“向心力”党建引擎,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充实提高“亲营紫菜”知名度,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针对以前村里紫菜加工厂相对分散,产生污水排放等问题,年初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占地约54亩的紫菜产业园,引导养殖户入驻园区。”亲营村党支部书记潘坤生介绍说,产业园刚建好时,党员养殖户率先进驻,有了党员示范,村民们纷纷响应,现在村里所有分散的加工坊都集中到园区,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党支部还把全村85户紫菜养殖户分成6个片区,由18户党员养殖户挂钩,不定时深入紫菜养殖场,把好紫菜产品的各个生产环节,特别是质量关,做好食品卫生宣传。
品质优良、生态环保,亲营紫菜备受市场青睐。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亲营村党支部主动“穿针引线”,进一步拓宽紫菜产品销售渠道和信息供给绿色通道,产品销往全国。
铜陵镇铜兴村:城乡融合一体化壮大村集体经济
近年来,铜陵镇铜兴村党总支部立足村情实际,坚持“引、联、治、融、共”五大抓手,着力打造“城乡融合一体化”党建品牌,推动城乡地位平等、城乡要素互动、城乡空间融合发展,致力实现强镇兴村。
凭借着“城中村”独特的区位优势,党总支部积极融入县、镇发展大局,发动党员、群众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发乡村经济活力。
党总支部书记江志强介绍说,通过推动建设铜兴农民公寓,回购的256套公寓可以为153户“一户一宅”村民、17户居住困难户解决住房问题,也可以缓解城镇居民住房压力,回购的1700平方米的店面可以壮大村集体资产,每年可为村财增加收入50万元;2018年投入500多万元建设铜兴村农贸市场,引导失地农民就业转型,同时建立农贸市场产业扶贫长效机制,为精准扶贫户安排市场工作岗位,为有摆摊意愿的扶贫户适当减免摊位租金,还将农贸市场年收入利润的5%分红给全部精准扶贫户,努力实现村民共同富裕。
党总支部还通过党建引领,在辉永泰、福泰等企业设立非公党支部,深入开展党建交流、文化交流、政策扶持等,引领村企共建共荣。企业利用自身平台,为村贫困户提供就业帮扶、商贸帮扶、公益帮扶,推动脱贫攻坚。
该村还坚持产业融入,激发乡村经济新活力,发展海洋配套产业,培育开发文化旅游新型业态,融入城市化进程。至2018年,村拥有村办集体企业8家,固定资产近1.55亿元,村财年收入超29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6350元,获评全国文明村、省级旅游特色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陈城镇澳角村:吹响新时代号角当好新时代先锋
连日来,投资约1500万元的村中路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建设着,村两委放弃周末和节假日加班加点,党员干部主动带头自拆,有力助推项目建设。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村党总支以‘海味党建号角先锋’为引领,结合乡村振兴投入1500万元建设“10+4”惠民工程,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澳角村党总支书记林华忠介绍说,今年以来,村党总支积极为民办好实事大事,全力建设旅游电商一条街、兴海大道改造、渔家文化休闲广场等“十大项目” “四大中心”。改造提升村史展厅,将澳角村的历史沿革、党建成效、乡村振兴战略创建成果等充分展示,以见证新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重点打造澳角电商品牌,积极推动“互联网e+”,目前,全村电商企业80多家,从业人员500人,年销售额超3亿元,实现村民增收3000多万元。渔家民宿、餐饮业发展壮大,丰富了游客游览体验,享受全国文明村、全国最美渔村的“诗意”生活。
未来,澳角村将以“五星级”党支部为阵地,以“海味党建、号角先锋”为抓手,以“党建+乡村振兴”为指引,全力吹响新时代的号角、当好新时代的振兴先锋,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党建工作,助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致力打造全省标杆示范村。
杏城镇磁窑村:铸力初心强筋骨磁旧颜新添活力
磁窑村位于东山岛西北部,与云霄、诏安一海之隔。磁窑村始基于南宋,至今已有千年,整个村落蕴藏古香古气,焕发蓬勃朝气。
近年来,磁窑村紧紧抓住东山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契机,围绕保护传统古村落,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统领,党员强筋骨,乡村发展添活力,全力打造文明、美丽、富裕、宜居新磁窑的新路子。
“我们村通过党员亮服务、亮身份、常宣教,力促党建工作再深化再提升,推进全村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磁窑村党支部书记曾亚聪说,近年来,磁窑村致力打造“铸力初心·磁旧颜新”党建品牌,着力在组织核心铸磁力、党建品牌有魅力、创新管理聚合力、特色产业强实力、乡村旅游频发力、乡风文明固和力上下功夫。
支部强起来,群众跟着富起来。村党支部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立足本村实际,依托浅海滩涂和宋窑文化资源,发展蓝色海洋经济和乡村旅游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大基础设施提升,让磁窑村“颜值”与“气质”内外兼修,焕发古村风采。
如今,全村共有养殖户80户,人均年收入2.55万元。实现了从双薄弱村到“2018年度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先进集体”“2016-2019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美丽蝶变。
康美镇西崎村:村企党建一体化传统村落焕光彩
作为首批福建省级传统村落,西崎村充分发挥党建领航作用,打造“村企党建一体化”,推动西崎村焕发新的活力。
在2017年,西崎村党支部还是康美镇典型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党支部组织力不够、党的建设相对薄弱。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镇党委多次下村走访,收集基层意见,倾听群众声音,制定措施方案,力促西崎村实现党建工作整改提升。
今年,西崎村引进投资1亿元的“乡隅·西崎景村一体化”项目。着力创建“乡隅·西崎景村一体化”党建品牌,与乡隅·西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探索“六个一体化”村企合作模式,全面推动“景村一体”建设,为全县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新引擎”和“新样板”。
“我们村党支部立足村情,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围绕“党建引领、村企融合、景村一体、共同富裕”十六字目标,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切实让西崎百姓享受实惠。”西崎村党支部书记许吉文说,村党支部帮扶旅游公司建立支部、建好制度,并委派一名支委兼任该支部书记,村企党支部共同开展理论学习、组织生活,共同谋划发展,带动村民一同融入家乡建设,打造宜居宜游的家乡环境。
目前,乡隅·西崎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43万元,已建成初心公园、入口景观大门、党群活动服务中心等,并对古村落进行部分修缮。这里正重新焕发生机,成为东山生态旅游岛又一张新名片。
樟塘镇湖尾村:“红色学堂+”激活产业大发展
湖尾村面积3.76平方公里,拥有海岸线长1200米,不仅有东山保卫战阻击高地遗址、谷文昌时期地下水工程,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学堂”是今年湖尾村参与全县党建示范村评选的一大亮点。
湖尾的葫芦山,曾是1953年东山保卫战打响地,但由于长年疏于管理,四周杂草丛生、垃圾成堆,山上原部队营、会议室等建筑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成为群众口中的“荒地”。
“我们村通过挖掘‘东山保卫战’‘谷文昌地下水工程’等红色资源,打造了以战地文化园、地下水工程等10个教学点为一体的红色学堂,实现了“荒地”变“红地”,成为凝聚党群合力的教育实践基地。”湖尾村党总支部书记陈加兴说,在“红色学堂﹢”工程的引领带动下,该村坚持强化党建引领,走好红色路、打好绿色牌,激活产业发展潜力,焕发生态宜居魅力,培育乡风文明内力,聚集生活富裕活力,多元产业实现融合发展,村庄旧貌换新颜,文明乡风蔚然兴起,乡村善治有力推动,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谱写湖尾乡村振兴新篇章。
目前,该村依托红色产业和临海区域优势,持续放大“红色”引领带动作用,鼓励引导村民发展乡村民宿6家、乡村农家乐4家、特色食品生产3家,与海明威温泉度假村、庄园旅游综合体、金銮湾景区、4A级海湾公园联片,构筑起“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融合化发展的模式,实现了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把党员聚集在产业中,把群众领上了致富路。
前楼镇岱南村:党建“三汇一润”画好党群同心圆
近年来,岱南村党总支部以党建为引领,以传承谷公精神为主线,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聚焦民生,着力打造“三汇一润”党建同心圆品牌。以“惠泽居”谷文昌精神现场教学点为载体,进一步汇聚红色精神,深入学习和弘扬谷文昌精神。
岱南村总支部还紧紧抓住乡村振兴工作契机,以“润泽村民心田”为目标,坚持发展定位,培育特色产业,投入近42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提升村民满意率和凝聚力。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村党总支部根据广大村民的要求,投入200多万元,对人造河进行全面整治,实行雨污分流,清淤疏浚,周边绿化亮化美化,提高水利灌溉功能,配套绿道休闲设施,一改之前的脏乱差形象,为岱南村1000多亩白芦笋提供更好的灌溉条件。不断提升村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全村30户精准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11户贫困户完成房屋漏雨修缮,为9户贫困户申请危房改造工程。村民100%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018年,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为98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万元。
岱南村党总支部书记林勇发表示,下一阶段,将以党建同心圆作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重点实施人造河清淤护砌工程,打造沿河生态水系、休闲步道,统筹推进党建工作,使村民有真正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林华艺
编辑:日尧 本文网址分享:http://www.zawww.cn/finance/2019/1211/5048.htmlTags:
![]() |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霞葛镇开展创建农村“五佳示范户”入户考核活动
诏安新闻网讯(李锦琼)近日,霞葛镇开展创建农村五佳示范户来引领、激励全村村民积极投入到美丽家园建设中,在...保障通行 多项补贴 返还税款 我市下发通知推进物流保
漳州新闻网讯(记者 廖瑜婷 通讯员 韩惠芬)近日,我市下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生产及物流保障几...完善机制优化审批 加快项目前期工作 漳州按下重点项目
漳州新闻网讯(记者 洪韬亮 廖瑜婷)近日,我市制定出台《关于漳州市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效的若干意见》(以下...人物志:通用电气段小缨:相信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和努
(新中国70年)人物志:通用电气段小缨:相信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和努力 中新社北京8月29日电 (记者 李晓喻)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