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是: > 健康 >
海岛健康行 播撒健康种子
2020-01-03 11:52健康 来源:福建日报
简介海岛健康行 播撒健康种子 6个月往返6436公里,15站6500多名群众受益 □福建卫生报记者 黄波 张帅 林颖 文/图 福鼎嵛山岛,医生为76岁的贫困户姚奶奶检查眼睛。 平潭综合实验区屿头岛村民领到健康礼包。 福清吉钓岛,因交通不便,义诊专家抬着眼科筛查设备上...
6个月往返6436公里,15站6500多名群众受益
□福建卫生报记者 黄波 张帅 林颖 文/图

福鼎嵛山岛,医生为76岁的贫困户姚奶奶检查眼睛。

平潭综合实验区屿头岛村民领到健康礼包。

福清吉钓岛,因交通不便,义诊专家抬着眼科筛查设备上岛。

泉州獭窟岛,义诊专家被当地村民团团围住。

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孙蓬明到福清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带教。

省计生协会党组书记、常务专职副会长陈星在北壁乡慰问困难群众。
2019年12月28日早上8时,福清市城头镇松下渡口,海风凛冽,一艘满载着省市医院专家和相关部门人员的渡船,劈波斩浪,向不远处的吉钓岛驶去。他们此行,是为岛上400多位居民送上义诊和慰问,同时也为15站“海岛健康行”画上圆满的句号,更重要的是向岛上的一位医生致敬,重温行医的初心。
自2019年7月5日在莆田南日岛启动首站,来自省市121家(次)医院217个科室(次)的322位专家,与福建卫生报团队携手,放弃周末休息,北至福鼎嵛山岛,南达福建最南端的梅岭半岛,往返15地6436公里,驰援基层医生。他们为逾6500名基层群众送上义诊、讲座,入户慰问贫困户90户,发放家庭健康药包3000份、健康宣教资料3900份,开展3项专科帮扶,达成建立3个名医工作室的意向。就像每一站现场背景板上特意添加的那枝蒲公英,“海岛健康行”一路播撒“健康种子”。
走基层 发现医疗痛点
56岁的王锦萍是吉钓岛上唯一的村医,2019年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最美村医”。她坚守在一间不到15平方米的石头房诊所,凭一把手电、一个药箱,守护了全岛生命线33年。她睡觉时都要把手机放在枕边,就怕听不到村民们的求助电话。
有一次,她开玩笑说要离开吉钓岛。有老人当场就急哭了:“你要离开,我们就只能等死了。”
在义诊现场,王锦萍是人气最旺的医生,前来义诊的医生、志愿者、工作人员忙里偷闲,纷纷与她合影,向她致敬。
沿着我省3700多公里蜿蜒曲折的海岸线,91个有人居住的海岛像散落的颗颗珍珠,点缀其间,40多万人居住其上。面积仅0.74平方公里的吉钓岛是其中小小的一个。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省卫生健康事业取得骄人成绩。2018年底,全省常住人口人均预期寿命达77.84岁,比全国高0.84岁。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实现每个乡镇(街道)至少设置1所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但由于交通不便等多种因素,有些边远海岛、半岛,医疗水平相对较低,群众健康意识淡薄。
莆田南日岛沙洋村72岁的杨阿婆一辈子未离开过海岛。她拿出几瓶感冒药给记者看,说的一番话令人心酸:“这是几年前村里有人出岛带回来的药,平常家里人身体不舒服就吃几片。其他的我们不太懂。”
北壁乡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地处霞浦东冲半岛。不是本地人,可能很难想象村民出门一趟有多难。
2019年9月29日,“海岛健康行”团队乘车从福州出发,花了3个多小时到达北壁,过程一波三折。车队过了三都澳到达宁德金蛇头村一个小码头,换乘快艇前往北壁。快到岸时恰逢退潮,只能临时改去简易码头。码头由数十块木板搭建而成,靠着缆绳与岸边石柱勾连固定,随着水波浮沉荡漾。十几分钟后,村里开来两条木船,把大家从码头接到岸上,再乘车进村。“出岛去一趟医院至少得花两天时间,挂号找专家更是两眼一抹黑。”北壁乡乡长林彦伶说。
省计生协会党组书记、常务专职副会长陈星也与团队一起登岛,一路长途跋涉,他深有感触:“海岛群众存在诸多不便,作为协会和富有责任感的媒体,以及医务工作者,要有更多的情怀和责任感,关心帮助这些边远地区的群众,为防病治病多出一分力量。”
医道无界,传递健康,缩小健康水平差异,是医者的信念;搭建桥梁,沟通医患,实现健康资源的省地对接,是媒体应有的担当。
在省政协教科卫体委、省计生协会、省医保局、省卫健委宣传处等多部门指导下,福建卫生报携手新福建、省医务志愿者协会策划启动“海岛健康行”。
半年来,从骄阳下汗湿奔走,到凛冽冬日运送物资,“海岛健康行”团队,用双脚去探索、用时间去打磨、用真心去感悟,在一座座海岛上留下足迹。
在平潭屿头岛,听说省里大专家来义诊,当地群众早上5点多就开始排队;在泉州台投区,活动当天气温接近40摄氏度,即使坐着不动也汗流浃背,但现场前来问诊咨询的群众有数百人,热情不减,全程15站16场健康讲座,场场爆满……
优质资源下沉 群众受益
与寻常下乡义诊不同,每一次活动前,福建卫生报团队都做足准备,提前登岛,现场踩点,整理当地需求,方案几易其稿是常事。每一次邀约的科室专家,都是根据当地多发病和常见病量身订制。团队还针对性引入省市优质医疗资源,推出多个专项帮扶项目。
2019年12月17日上午,在宁德市医院骨二科病房,63岁的老郑在走廊上缓步行走,看上去与常人无异。18天前,他还是一个因腰椎失稳、椎体滑脱,痛了8年之久的患者。
“手术完当天,我就能翻身了,8年来第一次睡了一个整觉。”老郑脸上难掩激动之情。过去他无法正常行走,腰部僵硬如铁,夜里更是痛得无法入睡。也曾去其他地方看过,“一次脊柱手术,各项费用加起来要五六万元,负担不起”。
“海岛健康行”走进北壁乡时,推出了首个骨科专项帮扶项目。老郑是其中的一位受益者。
“海岛居民常年出海打鱼,椎间盘突出、风湿骨病、关节炎等骨科疾病多发。”宁德市医院副院长、骨二科主任王小勇介绍,很多村民没钱治疗,进而无法正常生活、劳作,因病致贫、返贫。
“海岛健康行”团队牵头推出骨科专项帮扶项目,由宁德市医院骨二科团队技术支持,配套10台免费手术治疗。爱心企业常州鼎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主动联系团队,将10套脊柱/创伤器材捐赠给宁德区域内因脊柱疾病导致贫困的患者。截至目前,脊柱/创伤贫困患者的捐赠手术已完成4例。
在福鼎嵛山岛,76岁的贫困户姚奶奶一个人生活,中风后腿脚不利索,因白内障和糖尿病导致的眼底病变让她的生活雪上加霜。“平时要赶在天黑前做饭,不然就看不见,晚上都得摸着走路。”姚奶奶告诉记者,由于视力不好,她只好把床铺搬到了厨房边上。
由于海上紫外线辐射强、风沙多,当地居民白内障和翼状胬肉发病率高。交通不便,很多患者无法出岛治疗,岛上又缺少眼科医生和药品。
这一站的“海岛健康行”,团队特意为当地带来了福州东南眼科医院的“光明天使”健康扶贫帮扶行动,为贫困人群提供包括免费白内障手术在内的一系列针对性的眼健康专项服务。
在漳州浯屿岛,乳腺外科是此站“海岛健康行”的专项帮扶项目,漳州正兴医院副院长吴秀萍团队除了为当地的乳腺病患者提供一系列专项补助外,还将在岛上持续三年开展乳腺筛查、义诊的帮扶,并在科室设置专门客服,常年面向岛上女性开通乳腺疾病就诊绿色通道。
播撒“健康种子” 补强基层
“下基层义诊帮扶,我更希望能授之以渔。”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林锋说。
平和县主动要求加入“海岛健康行”项目。14家医疗机构、22个科室、31位省市级专家,团队几乎搬了一家“医院”去平和。
专家们一到平和县总医院,就被等候已久的相应科室负责人一一请走,通过教学查房、病例探讨、现场教学以及学科讲座的形式,面对面交流。
医院还分别与省老年医院消化内科曾庆新主任团队、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林锋主任团队签署了“曾庆新名医工作室”“林锋名医工作室”的意向书。
“林锋主任教学查房时,非常认真仔细。他看了两例冠心病发作病例和一例心衰病人,建议心衰也纳入慢病管理,要规范随访。”平和县总医院的曾振焰对林锋的细心印象深刻,“林锋主动添加了我的微信,说心血管病是疾病预防工作的重点和热点,必须要支持。”
曾庆新一回到福州,就将建立工作室列入了计划:“除了对口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学术会议、讲座及授课,将来我们还将帮助当地开展内镜诊疗技术、疑难病例会诊及查房,助力科研、开展远程会诊等。”
海岛骨科疾病多发,东山县中医院一年髋关节置换150例。“除了义诊,希望省级医院来传帮带,培养学科带头人。”中医院院长黄思伟在义诊现场提出请求。
经过交流,省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刘文革与当地达成初步意向,计划建立名医工作室,形成专科帮扶的长效机制。“真正实现疾病预防关口前移,努力使基层群众晚生病、少生病、少生大病。”刘文革说。
诏安县梅岭半岛是距福州最远的一站海岛行,义诊、讲座、带教、教学查房,医生们忙得不亦乐乎。37位专家中大多数是诏安籍,他们回乡“反哺”,还成立了福州市诏安商会健康委员会。省协和医院血液科沈建箴教授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分别由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吴丹红、福州佑联骨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钟永泉担任。
“建立长效帮扶机制,通过名医工作室、双主任制等形式,把基层的学科带头人、特色科室带起来,不断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 诏安县总医院院长陈子平说。
2019年12月7日下午,福建协和医院超声科薛恩生教授刚下车,就马不停蹄地前往诏安县总医院带教超声科团队。“超声科医生都是手把手教出来的,薛主任的耐心讲解,让医生们对一些疾病的判断,尤其是甲状腺结节的分类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医院超声科副主任张爱东说。
在吉钓岛义诊的同一时刻,远在20多公里之外的福清市妇幼保健院,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孙蓬明正主刀并带教一台经腹腔镜下难度等级最高的妇科手术。他为此提前准备了1周。前一天晚上9点半,忙完一天工作后,他连夜乘动车赶到福清,与患者和当地医院当面沟通,为第二天手术拟订方案。“到基层义诊、帮扶,看到老百姓真正的需求,能感觉到医生的自豪和价值,重温行医的初心。”他说。
福清市妇幼保健院薛哲副院长对手术帮扶很感激:“同样一台手术,怎么才能做到术后恢复得又好又快,且并发症少,复发可能性小,这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宝贵经验。”
“当地医生掌握了技术,让技术‘扎根’在基层,才能真正惠及基层群众。”孙蓬明说,“作为医者,我们需要给医院留下技术,留下薪火种子。”
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江登峰对“海岛健康行”给予很大肯定,他曾多次与团队一起登上海岛慰问困难群众。他希望,通过“海岛健康行”系列活动的带动,今年健康行进一步扩大到全省,走遍八闽,让更多基层群众受益。
编辑:日尧 本文网址分享:http://www.zawww.cn/health/2020/0103/5385.htmlTags:
![]() |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醉汉半夜误抓“电缆盗贼” 民警带其回派出所醒酒
漳州新闻网讯(林立群)7月11日凌晨3时许,龙文区朝阳镇村民肖某和朋友聚餐后步行回家,经过朝阳镇后店村书都...福建中医大暑期三下乡实践团走进涵江、泉州
海峡教育报讯(通讯员 林祥麟)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围绕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基层医疗服务,是福建中医药...盲人按摩师吴锦珠:互联网给了我一双“眼睛”
吴锦珠给顾客按摩 日前,在漳州古城西门广场参加按摩义诊的盲按师吴锦珠一边给顾客按摩,一边和顾客聊着房...诏安县司法局开展关心、关怀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活动
诏安在线讯 1月13日,诏安县司法局联合县检察院、法院到金星、四都镇开展关心、关怀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