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诏安在线
当前位置诏安在线 > 科技 > 亲,看到好文章一点要记得分享到空间哦!

“装配”新动能 “建筑”新未来 漳州积极培育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

www.zawww.cn 发布时间:2019-07-08 19:01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编辑:日尧

  经济视点

  近两月,我市先后有两个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试生产或投产,为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漳州是我省最早推行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城市。近年来,我市将装配式建筑产业纳入新兴产业范畴予以培育扶持,加快推进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项目,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从预生产零部件,到工地现场进行组合、连接、安装,装配式建筑的出现刷新了我们对传统建设模式的认知,用工厂化“搭积木”的方式有效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施工过程污染,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极大加快了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作为全省最早推行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城市,近年来漳州积极先试先行,将装配式建筑产业纳入新兴产业范畴予以培育扶持,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建筑业加快发展的补充意见》《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从财政、税费、土地、金融、行政管理等多方面制定配套措施,加快推进建筑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引进落实装配式建筑项目,完善产业发展体系,促进建筑业与上下游产业链深度融合,带动我市建材、节能、环保等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

  据悉,从2015年在全省率先开展PC(即“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工业化生产至今,我市已有15个项目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建筑面积达116万平方米,涌现了福建省首个民用预制装配式建筑——“福建建超实验楼1#楼”、福建省首批保障性住房预制装配式建筑试点项目——“龙海市紫云片区棚户区改造工程A-08地块安置小区”、第四代产业综合体——“招商局·芯云谷”信息技术产业园、预制率超过60%的闽南特色建筑——龙海市月港中心小学等众多典型示范项目。

  同时,我市以长泰、龙海两个国家级PC构件生产基地为中心点,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产业技术条件,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和发展路径,有计划、分阶段推进装配式建筑。目前,我市在漳州高新区、云霄县、龙海市、长泰县、华安县等地均有基地布点,全市所有行政区域都在现有基地的覆盖半径之内,部分基地还依托地缘优势辐射厦门、潮汕等地区。已建成投产的基地现有产能不仅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还可随着各地装配式建筑面积的增长而实现匹配提升。其中,福建建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长泰基地成为省内首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

  特别是经过我市多年的扶持培育,一批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建筑工业化试点企业在业界崭露头角。目前,福建十八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获颁“院士专家工作站认证证书”,公司所在云霄基地生产的构件产品先后运用于厦门会展四期、联芯电子等工程,还为香港、新加坡高铁制作提供了大型构件,深受好评;福建鑫晟钢业有限公司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凯第杭萧钢构有限公司具有“钢结构住宅体系和钢管束住宅组合结构”的设计、制造、施工等全流程专利技术;福建省兴岩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成为“福建省第三批住宅产业化基地”“福建省2019年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第一批)”“福建省装配式建筑技术工人培训考核基地”,并正在积极申请“院士工作站”、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以工业化建造方式取代传统建造方式,是推动我市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为了能向装配式建筑发展输送“新鲜血液”,我市还积极促成福建省泷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与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开展校企合作,成立混合所有制建筑产业学院——泷澄建筑产业学院,加强装配式建筑基础研究,积极培养掌握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建筑装配式技术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为我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培养储备新型应用人才。

  迎着全市“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热潮,今年我市将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力争各县(市、区)每年新建建筑采用装配式建造比例不低于15%;同时,国有投资的新开工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办公综合楼等项目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力争到2020年底,全市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0%以上。市住建局还将把发展装配式建筑列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监督考核指标体系,实施专项督查,推进装配式建筑健康有序发展,提升工业化建筑质量水平,助力更多工业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投用、早见效。

  ☉本报记者蔡柳楠通讯员罗志坚

  凯第杭萧钢构基地:

  引进国内顶尖专利技术

  专业从事装配式钢结构生产,6月25日试生产

  位于漳州高新区的凯第杭萧钢构基地,引进国内顶尖专利技术,专业从事装配式钢结构生产,将为全市装配式建筑提供H型钢梁、钢管束、楼承板等钢结构住宅体系核心部件。该基地生产线于6月25日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

  “我们基地拥有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钢管束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等各项专利技术和资源在漳州市的唯一使用权,该专利技术为建设生产钢结构住宅体系中的钢构件及配套产品的制造基地提供了建设资源和保障。”凯第杭萧相关负责人介绍,钢管束组合结构住宅技术体系具有模数化设计、工厂化制造、装配化施工、交付期短、建筑全周期无垃圾等优势,使用这套体系还可减少现场作业人员投入。

  漳州高新区靖城园区的古湖安置房是该区首个使用装配式建筑建造的小区,其钢结构部件就是由凯第杭萧钢构基地提供。“采用钢结构体系的住房有很多优势。”谈起古湖安置房缘何要采用钢结构体系建造,高新区靖城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杨颋介绍道,钢结构即钢管束组合住宅结构,采用该结构的住宅有良好的延性,在地震冲击作用下能吸收较多的地震能量,抗震性能很好;同时,由于钢结构承重性能优异,较薄的墙体就能达到承重要求,因此,同样的建筑面积,钢结构住宅得房率高,使用面积可比传统住宅增加5%-8%,也就是说,建筑面积100平方米的房子,套内可用面积起码多5平方米。

  ☉本报记者洪乐敏

  通讯员陈群钟毅伟

  兴岩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注重创新与人才培养

  生产混凝土预制构件,5月正式投产

  PC生产线,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混凝土浇筑。

  7月1日,在福建省兴岩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的PC(混凝土预制件)厂房里,PC自动生产线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一个个混凝土预制构件在这里生产,将运往各个建筑工地,进行装配式建筑的搭建。

  福建省兴岩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是兴岩建设集团旗下的子公司,计划总投资5亿元,打造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于今年3月试生产,5月正式投产,目前已与多家房地产开发商签约合作项目。

  位于PC生产线旁的力学实验室,技术人员正在对混凝土进行抗压强度实验。“我们近期正在进行针对轻质混凝土的研发,可以提高内墙预制构建功能性,降低构件成本和整体楼层承重力。”该公司PC厂厂长林江鹏介绍说,公司成立以来,他们就不断致力于装配式建筑设计、材料等方面的优化创新,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节能增效优势。例如楼梯预制件,一般的楼梯构件到了施工现场之后,还要进行钻孔后才能进行栏杆安装,而他们就进行了细节改善,在生产楼梯构件时,就预埋好孔洞,在安装时则可减少二次装修,更快捷也更环保。

  该公司还获得了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支持,成为“福建省装配式建筑工人培训基地”,可面向全省接受社会委托开展装配式建筑工人培训,并可对培训合格的人员发放《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合格证》。最近,该公司正在进行师资准备与教材编写,与周边地区高校及职业中专达成合作意向;另一方面,公司在A厂房中规划出教室及图书馆,在B厂房及厂区内建立实操基地,让培训从理论到实践全面覆盖。该培训基地预计将于今年12月正式对外招生。☉王凯瑛文/图

  龙海紫云棚户区改造工程:

  高楼“搭积木”告别“泥瓦匠”

  全省首批保障性住房预制装配式建筑试点项目

  7月2日,笔者来到位于龙海市紫云新区棚户区改造A08地块施工现场,只见现场云梯高耸,部分楼层外墙已完成装修,正拆除脚手架(上图)。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6.8亿多元,规划总用地54.38亩,总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于2016年11月开工,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近4.5亿元,主体将于今年底完工。作为全省首批保障性住房预制装配式建筑试点项目,其预制率为29%。

  “放样——吊装——注浆——模板封堵——水平构件吊装——混凝土浇捣,采用装配式构件的一层楼房便可完工。整个项目中,地面一至三层为现场浇筑,其余楼层除屋顶使用装配式与现场浇筑混合外,其余构件均使用装配式。”泷澄建筑公司项目部现场负责人施锦源介绍道,“不考虑天气因素影响,采用装配式方法,七到八天可建一层,传统的浇筑式方法,至少要10天。”装配式建筑不仅工期短,还节能环保。装配式建筑能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它所使用的构件,都是在工业基地浇筑成形后,才运送至项目所在地,避免现场浇筑过程中产生扬尘污染和噪音污染,也省却了现场浇筑中模板和钢管的使用,可以节省很多木材。除此之外,还可以减少5%-10%的施工人员,节省劳力成本。

  为了确保项目的质量与安全,作为承建方的泷澄建筑集团,在项目设计、构件生产、构件安装等过程中,全面引进建筑信息化系统BIM管理平台,建立了产品设计、生产、运输、安装全流程信息档案。“有BIM系统的支持,可实现建筑构件标准化、信息化生产,能够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模拟建造,也可以模拟施工工序,从而在前期观察模型的过程中,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矫正。”施锦源介绍道。此外,每一个建筑构件,都有一张“身份证”,到工地后,施工人员只需要拿起手机扫一扫配件上的二维码标识,即可知道该配件的名称、楼层、位置等相关信息,确保构件安装准确无误。

  据悉,作为全省八大“建筑之乡”之一,龙海积极落实省里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的工作要求,按照绿色发展的现代化建筑产业理念,全力加快新型、节能、环保的装配式建筑发展及生产工业化之路。目前,该市共有6个装配式项目,建筑面积多达49.83万平方米。

  ☉周志荣郭高杰李婧文/图

本文网址分享:http://www.zawww.cn/tech/2019/0708/1142.html
诏安在线
推荐图文

诏安在线
Copyright @ 2016-2018 www.zawww.cn 诏安在线 版权所有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
我们将尽快处理,第一时间删除,谢谢合作!
诏安在线 电子邮件 7248682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