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伯退而不休,做起垃圾分类督导员。汤玉茂——我不怕费事,就怕不环保
每天早晨六点和晚上六点,汤玉茂总会准时出现在工作岗位。
12月3日晚7时许,笔者见到汤玉茂时,他正认真地给一袋垃圾进行分类。“我负责的这个点大概有200来户住户。”汤玉茂说。汤玉茂声音洪亮,站得笔挺,要不是他自己说了年纪,都看不出来他已73岁。自一个月前担任荣昌社区的一名垃圾分类督导员以来,“一个点四个桶”就是他的“地盘”。
每天把小区垃圾分类按照点位进行督导并记录、反馈;对居民投放的厨房垃圾进行检查;对分类有问题的进行针对性指导;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这是汤玉茂作为督导员的主要任务。忙前忙后、跑上跑下,能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充实晚年生活,还能跟街坊邻居们唠唠嗑,汤玉茂说自己很开心。
“如果有人来投垃圾,我会主动迎上去接过来,看看垃圾有没有分类清楚。”汤玉茂说,刚开始时会有很多人分错垃圾,他会主动上前帮人家分类。虽然是发臭的汤汁、粘手的纸屑,他从没有嫌弃过,一边分一边教住户正确分类垃圾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厨房里的剩饭剩菜要投放到绿色的易腐垃圾桶;玻璃、废电池是有害垃圾;纸板、塑料、金属是可回收垃圾……”汤玉茂善于学习,语言生动有趣,附近居民的配合度也比较高。“通过看新闻知道垃圾分类在全国实行,因为看的环保案例多了,我也常常被污染环境的后果所震撼,所以当知道社区要招聘垃圾分类督导员时,我就去报了名”。由于年龄太大,招聘时他一度被拒绝。汤玉茂说自己来自农村,早年在厂里当过工人,后又当过木匠、保安,基本什么重活、累活都干过。“我身体还硬朗着,每天还坚持骑自行车到市区逛,当督导员我完全可以胜任。”为此,汤玉茂还给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写下自己可以干好这份工作的保证书。在汤玉茂的坚持下,最后,工作人员答应让他先干上一段时间试试。
身着印有“垃圾分类督导员”字样的绿色马甲,戴上工牌、背起工具包,每天早晨6点和晚上6点,汤玉茂总会准时出现在工作岗位,开始巡查、分拣、清理垃圾桶……在担任垃圾分类督导员之前,汤玉茂每天要么去公园走走,要么就是在家看电视。汤玉茂的3个子女都已成家并在外地工作,起初也反对汤玉茂当垃圾分类督导员。“按理说这样的年龄该是在家好好享福,但是我闲不住。子女刚开始对我的工作也不理解,觉得不够‘体面’。垃圾分类关系子孙后代,我觉得我在这方面能做点事情,也算是发挥余热吧。”汤玉茂说。如今,子女也理解汤玉茂的想法,时不时打电话过来关心老人,交代一些安全事项。
每天早晚的6点至8点是垃圾投放的高峰期,这时候垃圾最多,容易搞混。针对有的居民生活垃圾投放存在分类质量不高,分类方式有误等问题,汤玉茂都要一一进行指出,偶尔甚至会遇到居民的不配合与误解。每每遇到此类情况,汤玉茂都要耐心解释。面对不理解、不配合的居民,汤玉茂秉承“你扔,我拣”的原则,耐心分拣垃圾,希望用实际行动感化他们。“现在,小区里的居民跟我都挺熟,大家非常支持垃圾分类。”汤玉茂表示,做垃圾分类督导员,内心充满使命感,愿意付出自己的努力,和大家一起保护环境。 ☉郑季华 文/图
本文网址分享:http://www.zawww.cn/news/2019/1206/5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