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科技 >

科技添翼 稻田丰产 ——台籍科技特派员助力漳浦农民增收

2019-10-19 16:26科技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简介诏安在线 10 月 19 讯 沙沙沙阵阵秋风吹拂处,稻子掀起层层波浪,向着远方翻滚。蓝天下,一穗穗金黄的稻子被阳光照得闪闪发光,一群白鹭从远处飞来,落在水渠边饮水。 这是10月15日漳浦县官浔镇康庄大洋的一幅美丽场景。这里,再过20天左右,又将是一片丰收...

  诏安在线1019 “沙沙沙——”阵阵秋风吹拂处,稻子掀起层层波浪,向着远方翻滚。蓝天下,一穗穗金黄的稻子被阳光照得闪闪发光,一群白鹭从远处飞来,落在水渠边饮水。

  这是10月15日漳浦县官浔镇“康庄大洋”的一幅美丽场景。这里,再过20天左右,又将是一片丰收的热闹场景。

  “康庄大洋”位于该镇康庄村,地处南溪中下游河畔。该村人口超过3000人,耕地面积3260亩,其中水田面积2843亩,创建粮食产能区面积1900亩。主要种植模式为“早稻——晚稻——马铃薯”一年三熟制,是“省级粮食产能区”示范片。

  王坤山是康庄村的种植大户,单水稻种植面积就达130多亩,他也是官浔镇坤山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紧挨着官浔镇的漳浦台创园,有一位来自台湾的农民,他就是漳州三本肥料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中。这两位素昧平生的农民,因为政府一项好举措,走到了一起。去年,漳浦县选聘16位台籍科技特派员,其中就有陈建中,他被安排挂钩指导的正好就是坤山农业专业合作社。

  近几年来,王坤山带领合作社农民发展水稻规模经营,采取“农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工厂化育秧面积近2000亩,通过开展“五统一”专业化服务:统一工厂化育秧、统一机械化插秧、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机械化收割,大力推广优质稻品种,工厂化育秧、机耕、机插、机收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以及科学管水,配方施肥,高效低毒农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水稻绿色增产技术。核心示范片平均每亩增收节支达120元,深受种粮农户欢迎。不过,不满足于现状的他一直在探索着如何提高水稻每亩产量,为当地百姓增产增收。

  今年年初,在陈建中的指导下,王坤山开始认识到改良土壤对于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性。为切实做到增产增收,王坤山将自家田地留出五亩用来做试验田,肥料主要施用的是来自三本公司的水稻专用肥。

  “因为我们要把老王种出来的稻谷收购回来,所以比较讲究肥料的配比使用。”陈建中介绍说,这五亩田,早稻施用了200公斤的固体有机肥,25公斤的水稻专用肥以及1公斤的液体肥。这些成本加起来约200元。

  “虽然比传统施用复合肥要贵一些,但能起到改良土壤,改善水稻生长环境,提供水稻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的作用。”陈建中进一步解释。他认为,长期施用复合肥会导致大量土地失去肥力,造成土壤磷钾富营养化、酸化、次生盐渍化等现象,长此以往,耕地会很快退化,所需的农药会越来越多,环境污染也将日趋严重。他提出,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施用水稻专用肥、水旱轮作等改良措施,可以切实有效扭转这一不良发展势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个多月的耐心管理,王坤山那五亩地里的第一季早稻在7月底喜得丰收。一亩地平均收得630公斤稻谷,比往年增产100公斤以上。因为稻米质量好,陈建中回收后价格比一般的稻米每公斤多出了0.6元。细数下来,扣除成本,一亩水稻可以增加200元左右的收入,五亩田就可以为他增加至1000元。

  “好不好,得产品质量说了算。”再过二十天,晚稻就到了收割季节。站在田间地头,王坤山望着风吹稻浪,脸上满是喜悦的笑容。“明年,100多亩地全都用上试验田的法子,那时的收获一定会更好!”

  ☉洪锦城

编辑:日尧 本文网址分享:http://www.zawww.cn/tech/2019/1019/4380.html

Tags:

标签云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6199篇文章
  • 标签管理标签云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