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教育 >

郑煜现场教授闽南语 “让更多孩子爱上闽南语”

2019-12-03 15:45教育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简介闽南语发音人郑煜带领团队坚持开授闽南语公益公开课,并致力闽南语有声教材的开发让更多孩子爱上闽南语 如今,很多土生土长的漳州孩子已经不会讲闽南语。面对该窘境,一些有志人开始发声,为推广闽南语贡献绵薄之力。闽南语芗城区发音人郑煜(其芗城腔闽南语...

  闽南语“发音人”郑煜带领团队坚持开授闽南语公益公开课,并致力闽南语有声教材的开发——“让更多孩子爱上闽南语”

  如今,很多土生土长的漳州孩子已经不会讲闽南语。面对该窘境,一些有志人开始发声,为推广闽南语贡献绵薄之力。闽南语芗城区“发音人”郑煜(其芗城腔闽南语的发音资料已被收录“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永久保存)就是其中一个。今年起,他和他的团队每周教授闽南语公益公开课,截至上周六,已举办42期。期间,至少一百个孩子从原本完全不会讲闽南语,到能用闽南语做简单的交流。

  郑煜现场教授闽南语

  郑煜认为,传承和保护闽南语,单靠他的团队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他们还将坚持,“慢慢来,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会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上闽南语。”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我在江滨小学读书……”让五六岁的孩子做自我介绍并不难,难的是让他们用闽南语做自我介绍。有的孩子讲得不标准,引得台下哄笑的同时,却也赢得掌声,大家对他们学闽南语的热情和上台的勇气点赞。11月30日晚上,海西博文书店格外热闹,水仙学堂闽南语公益公开课第42期开课了,五六十名孩子和家长围坐在一起,学讲闽南语。这样的公开课从今年初开始,每周授课一小时,每个星期都有至少三四十名学生和家长来学习。

  “我们是外地人,要融入这座城市,希望孩子会讲闽南语,之前一直苦于不知道去哪里学,后来打听到这个平台,每周都坚持来。”“现在孩子都不会讲本地话,平时没有太多讲闽南语的氛围,我们家长会讲,但不知道怎么教。”“我们是本地人,孩子怎么可以不会讲本地话呢,但家长教的他不学,出来上课大家一起学他就肯学了”……课后,本地的、外地的家长与记者交流他们让孩子来上课的原因。

  教闽南语的老师可“大有来头”,他是电视台闽南语节目的主持人,也是漳州芗城区口音闽南语的“发音人”。这是此前我省启动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在芗城区寻找“发音人”,采集芗城本土闽南语,要求“发音人”及其配偶都是三代以上土生土长的漳州人,且要求20岁之前都要在城区生活,之后也没有到外地连续生活、学习、工作超过一年,以防口音受到影响,郑煜被选为“发音人”,则认可了他的闽南语是最正宗的芗城口音。

  “作为一名闽南语的语言工作者,我觉得漳州目前闽南语的传播、应用的现状不乐观,尤其是孩子。市区不少小学、幼儿园的小朋友是不会讲本地话的,很大一部分还是土生土长的漳州人。”在郑煜看来,越来越多的孩子不会讲闽南语,有主观也有客观的原因,“很多人觉得用闽南语交流显得没文化、‘漏气’,其实这就是对自己本土文化的不自信;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让孩子学闽南语,会影响普通话的发音;也有一些人觉得各个地方口音不一样,交流起来比较麻烦。”

  “作为一个纯正的闽南人,从小就被闽南语所包围着,闽南语是我们随身携带的‘家’,无论走到哪里,只要能讲起闽南语,就能在那里找到家的感觉。”郑煜觉得,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推广闽南语,于是从2017年3月,他和团队创办水仙学堂,致力于闽南语推广,开设闽南语公益公开课。

  刚开始的闽南语公益推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从2017年3月份开始筹划推广到2019年第一期正式推出再到如今的42期如约举行,他们先后经历了场地选择不易、因对闽南语重视不够学习人数减少等挑战。“前期因为场地选择问题,我们跟不同的工作室、培训机构、书店等不断做沟通,很多人对公益推广并不看好,好在海西博文书店这个本身有受众群体的平台给予我们肯定,我们得以顺利开课。”郑煜团队的合伙人陈培杰介绍说。

  “从事闽南文化、闽南语研究的专家、学者不少,但偏向学术类,不够‘接地气’,推广不易。”郑煜说,在他看来,闽南语要传播,缺乏教材,也缺乏教学标准。“我拜访过不少专家、学者,也走访了很多学校、培训机构,发现大都是童谣类的读本。我认为真正能传播的教材,必须是有声教材。”郑煜的公开课还组建了微信群,他会把上课的内容用音频的形式发在群里,便于孩子们学习、复习,“每周一节公开课只是敲门砖,不可能通过这一节课就能学好闽南语,重要的是平时要多讲,要有语言氛围,尤其是家长一起带动,平时多跟孩子交流学习效果更好。”

  开设闽南语公益公开课只是郑煜和团队推广闽南语的第一步。接下来,他们将致力于闽南语有声教材的开发,让闽南语发音有“标准”。此外,希望通过成立小小人才库,把闽南语讲得好的小朋友“收集”起来,通过培训,未来可由他们来传承最正宗的闽南语。“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重视闽南语传承,未来可通过组织、参与闽南语讲故事大赛、漳州闽南语小小讲解员、漳州小小闽南语配音员、漳州闽南语宣传片拍摄、闽南语节目小童星等活动,多样化、全方位推广闽南语,让更多的人会讲闽南语。”

  ⊙本报记者周杨宁文/图

编辑:日尧 本文网址分享:http://www.zawww.cn/edu/2019/1203/4951.html

Tags:

标签云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6199篇文章
  • 标签管理标签云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