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旅游 >

纪念南侨机工回国参战80周年 岁月带不走的漳籍南侨机工

2019-08-26 18:18旅游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简介诏安在线8月 26 讯 部分漳州籍南侨机工群像南侨机工是南洋华侨汽车司机及汽车修理技工回国服务团的简称。今年8月是南侨机工回国80周年。在南侨机工的英雄群体中,有漳籍南侨机工们志愿回国作为运输骨干,在漳州华侨史上谱写出壮丽篇章。左图上的12位漳籍南侨...

  诏安在线8月26 部分漳州籍南侨机工群像南侨机工是“南洋华侨汽车司机及汽车修理技工回国服务团”的简称。今年8月是南侨机工回国80周年。在南侨机工的英雄群体中,有漳籍南侨机工们志愿回国作为运输骨干,在漳州华侨史上谱写出壮丽篇章。左图上的12位漳籍南侨机工照片和名字,尘封在云南省档案馆的档案里,鲜为人知。笔者把他们合成一幅照片,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一起去追寻他们的踪迹。

  1939年,新开辟的滇缅公路成为抗战前线获得补给的唯一国际通道,急需大量汽车驾驶员和修理工。面对祖国处于最危急关头,南侨总会发出招募南侨机工回国服务的紧急通告。3200名南洋华侨青年司机和修理工,组成南洋华侨机工队,分九大批毅然回国共赴国难。其中,就有数十名漳州籍华侨青年,他们告别父母家人和优裕的生活工作环境,于1939年2月至9月分批回国。照片中的这12位漳籍机工,从有关档案资料中得知,赖锦堂为第三批机工;江瑞龙、李禄泉、林漳省、郑永福、林振源、刘志仁、吴亚峇、谢清九、谢新美、洪元成、陈阿基均为第六批机工,年龄最大的32岁,最小的20岁。他们来自新加坡、槟城和马来亚属的吉兰丹、霹雳,荷属印尼的苏门答腊。

  抗战中的滇缅公路北起中国昆明,南至缅甸腊戍,全长1146公里,蜿蜒于海拔500至3000多米的横断山脉中,沿途悬崖、峭壁、陡坡、急弯、深谷不计其数,还要跨越怒江、澜沧江等湍急河流。一路崖陡路隘,行车非常艰险,一不小心,跌入深谷就难有生还机会,加上不少地段瘴气肆虐,敌机狂轰滥炸,人们在此行车要闯四道鬼门关:路段险情关、雨水泥泞关、瘴疠威胁关、日机轰炸关。据悉,有1000多名南侨机工在抢运军需物资中翻车丧生、病亡或失踪。

  这幅图片中第一个人物李禄泉,是马来亚属吉兰丹华侨,祖籍福建龙溪(今龙海市)石码,有两年的驾驶经验。1939年,他瞒着父母报名参加南洋华侨回国服务团在西南运输处工作。他的母亲盼望了60多年,曾几次让小儿子李禄汉到云南昆明寻找李禄泉的下落,没有得到任何音信。2005年,老人带着一生的遗憾离开了人间。

  后来,南侨机工云南联谊会张田玉女士委托《再见吧!南洋》的作者陈达娅、陈勇,在云南省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中发现了李禄泉的相关档案:李禄泉,23岁,从新加坡回国,回国日期是1939年5月11日;曾在汽车运输队华侨义勇总队第十四大队四十一中队第七班任班长和西南运输处禄丰货运站当站务员;1942年3月1日调任腊戍中缅运输支局钞票转送队司机。李禄泉档案的最晚记录是1942年8月的一份“中缅运输总局员工薪饷津贴”中,李禄泉领取薪饷津贴的盖章。(郑来发 文/图)

  责任编辑:黄舒哲 程 琳

编辑:日尧 本文网址分享:http://www.zawww.cn/travel/2019/0826/2845.html

Tags:

标签云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6199篇文章
  • 标签管理标签云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