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是: > 旅游 >
曾景裕:摩旅带他到达心中向往的地方
2019-10-28 18:25旅游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简介曾景裕骑着摩托车去游览周边县城 把生活过成一首诗,说的应该就是曾景裕这样的人。细翻曾景裕的朋友圈,内容十分文艺,也十分令人向往,大部分是摩旅生活,记录着异乎寻常的美景,有征服路途的狂喜,更有他一帮同行的兄弟曾景裕说,他对摩旅最深的感受是,它...

曾景裕骑着摩托车去游览周边县城
“把生活过成一首诗”,说的应该就是曾景裕这样的人。细翻曾景裕的朋友圈,内容十分文艺,也十分令人向往,大部分是“摩旅”生活,记录着异乎寻常的美景,有征服路途的狂喜,更有他一帮同行的兄弟……曾景裕说,他对摩旅最深的感受是,它带他到达心中向往的地方。
骑着重达400多斤的大排量摩托车,配上帅气的头盔,炫酷的骑行服,当全副武装的曾景裕出现在路边,总会吸引众多人的关注。家住芗城区、41岁的曾景裕是一个“铁杆”摩旅爱好者。“10月17日,我们漳州一行摩友到三明将乐参加首届摩旅文化节,与游客及各地摩托车爱好者开展了品鉴交流、试骑试驾、装备使用展示等活动。”说到这儿,曾景裕忍不住从口袋里掏出手机,自豪地展示着他多年的摩旅路线,几乎游遍漳州周边的县城,还到过莆田、龙岩、三明等众多城市。
微信上那穿行在青山绿水间的车队,记录着摩旅的精彩。“因为工作原因,我与摩托车的缘分有20余载了,但真正开始摩旅是从2014年开始的。”曾景裕说。从20岁起在一家品牌摩托车厂家做销售业务员,到如今自己在市区开了一家摩托车店,曾景裕坦言,自己对摩托车有一种特别的情愫。在与摩托车长期的接触中,他对摩托车的结构、性能、技术指标掌握得越来越多。
2014年,曾景裕与身边几个爱好摩旅的朋友建立了“摩旅群”,开始不定期组织摩旅活动,而“摩旅群”人数也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一百多人。“记得第一次远行,是从市区到东山。”曾景裕回忆,首次“摩旅”骑了100多公里。“全身心地融入大自然,听着风从耳边呼啸而过,一路的美景像放电影一样不断切换镜头,那种感觉实在太爽了。”首次“摩旅”归来后,曾景裕一发不可收地爱上了这种生活。“从2014年到现在,摩托车一共开了2万多公里,里程其实也不算太多。随着车辆的更新换代,我的‘坐骑’也更新到如今的10多万元一辆。”曾景裕说,只要有空,他都跟本地的摩旅爱好者们来一场骑行,每次骑行一般在几十到上百公里不等。对于摩旅爱好者来说,山林是他们的乐园。
但在父母眼里,玩摩托车是不务正业的行为,而且行驶在马路上非常危险。所以每次骑行回来后,曾景裕总是会被母亲唠叨一番。有不少亲友对于他痴迷摩旅也很不理解,“他们大都觉得驾驶小汽车出游更安全、更舒适。”对此,他并不想多做解释。在他看来,摩旅其实是另外一种方式的旅游。“有很多人对摩托车的误解很深,特别是个别‘水车党’和‘飙车党’的横行,不但干扰了交通规则,还打扰了群众正常的生活,给摩旅者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其实,我们也希望通过骑行,让公众感知摩旅更多正能量的东西。”曾景裕表示。
摩旅除了欣赏无限风光,还需要骑行者具有安全意识、坚韧和勇敢。特别是远途的摩旅,短则两天,长则一周,风雨无阻,非常考验人的毅力。曾景裕介绍,摩托车不单是出行工具,其实摩托车运动是一项相当专业的户外体育活动。目前漳州的摩旅爱好者各行各业都有,有中年人,也有青壮小伙。摩旅者也不同于飙车的摩迷,摩旅者看重的是整个安全的旅程,要有较好的摩托驾驶技能、有驾证,而且专业的骑行服、头盔、手套、护膝等各种装备齐全,还有一些便捷的生活用品,如露营装备、保温杯、修车工具等等一应俱全,结队出行时还有对讲机等即时通讯工具。
“摩旅让人变得更加乐观,面对困难更加从容。”摩托车带给曾景裕快乐,曾景裕又将这种向上的情绪传递给他人。“摩旅是很多男人心中一团不灭的火焰,这团火焰是对自由和不羁的向往。我现在只能算是初级摩旅者,希望努力提高到环行中国的高级摩旅者,去看祖国的山山水水。”曾景裕这样说。
☉郑季华文/图
编辑:日尧 本文网址分享:http://www.zawww.cn/travel/2019/1028/4527.htmlTag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