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是: > 旅游 >
林福铭:“我是老师,要把这段红色历史传下去”
2019-12-06 11:30旅游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简介退休地理老师偏爱党史研究,助推萃美祠归入省文保单位。 林福铭辨识萃美祠外墙红军宣传标语 杨瑞 摄 家住南靖县和溪镇林中村的林福铭是一名退休地理老师,然而他被当地村民所熟知,却是因为他的历史研究。这要从两件红军文物说起。 1980年,林福铭成为南靖和...
退休地理老师偏爱党史研究,助推萃美祠归入省文保单位。

林福铭辨识萃美祠外墙红军宣传标语 杨瑞 摄
家住南靖县和溪镇林中村的林福铭是一名退休地理老师,然而他被当地村民所熟知,却是因为他的历史研究。这要从两件红军文物说起。
1980年,林福铭成为南靖和溪中学的一名初中地理老师。1983年,林福铭在维修家中老屋时,意外地在屏板上和卧室门槛上方的墙壁里分别发现了一枚长方形印章与一只袖章。长方形印章上清晰地刻着18个字——“南靖县和溪第二区麟埜乡工农革命委员会”;袖章上则可看见用墨水书写“闽西红军”的字迹,袖章内隐隐可见写有红军的番号。这让林福铭很好奇。经村民联系,林福铭邀请了龙岩漳平县老红军李爱老辨认。李爱老见到印章与袖章后,激动不已,拍着桌子肯定地说:“这就是我们闽西南革命证件!当时我是闽西南地下联络员,时常秘密传达党和红军信息,不会错的!”
老红军的肯定,点燃了林福铭心中的红色火炬。“我是老师,要把这段红色历史传下去。”从此,林福铭便开始了自己的党史研究。
在老红军李爱老协助下,林福铭实地走访了龙岩漳平县以及和溪镇林坂村、月星村等地,询问拜访了多名老红军,以及包括麟埜乡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林振旗之子林玉水在内的红军家属。最终了解到,家中找到的红袖章为麟埜乡工农革命委员会副主席林金牌所佩戴,而刻有“南靖县和溪第二区麟埜乡工农革命委员会”的公章,当年曾被林金牌存放于委员会的旧址——萃美祠。
位于林中村的萃美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祠堂坐东朝西偏南,外大门坐东南向西北,整体平面呈“凸”字形。在祠堂的南面外墙上,现在还依稀可见当年红军留下的宣传标语。“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当时不知有多少人牺牲。福铭啊,你是老师,是文化人,要把这些历史传播下去。”村里人感慨不已,纷纷鼓励林福铭继续深挖历史真相。
林福铭倍感责任重大。在南靖县文保组组长林桂荣等人的帮助下,林福铭带上米尺等丈量工具,将萃美祠每一间厅房的尺寸都记录下来;利用空闲时间,走街寻户,先后走访了近五十户的红军家属,收集麟埜乡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的史料信息。2010年,萃美祠被南靖县人民政府正式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林福铭的努力得到了回应。
2012年,林福铭从教师岗位退休,拥有更多时间钻研党史。2014年,林福铭决定将研究收集的材料整理成册。2016年底,他将二十多年来的研究调查成果写成申请报告,递交省级部门。
而今,当初的两件革命文物已静静地躺在了南靖县档案室内,萃美祠也于2019年9月成功纳入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林福铭钻研党史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68岁的他依旧一遍一遍地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当年红军的革命道路,“当年的热血青年,为了革命胜利,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许多英烈诗篇。我希望能有更多人来关注党史,了解那段岁月,让所有的人知道我们的幸福生活是从何而来的。” ⊙本报记者 杨瑞 刘艺敏
编辑:日尧 本文网址分享:http://www.zawww.cn/travel/2019/1206/5026.htmlTag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