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旅游 >

第六个“水土保持宣传日” 典型引领 “长汀经验”八闽落地生根

2019-12-11 14:16旅游 来源:诏安在线

简介典型引领 长汀经验八闽落地生根 进则全胜 水保攻坚条块协同发力 长汀河田露湖石壁治理前后照片。 诏安官陂火焰山治理前后照片。 安溪县官桥镇恒美村崩岗治理前后照片。 我省中小学广泛开展水土保持教育。 水土流失系统治理后的八闽山水焕发生机与活力。 今天...

  典型引领 “长汀经验”八闽落地生根 进则全胜 水保攻坚条块协同发力

  长汀河田露湖石壁治理前后照片。

  诏安官陂火焰山治理前后照片。

  安溪县官桥镇恒美村崩岗治理前后照片。

  我省中小学广泛开展水土保持教育。

  水土流失系统治理后的八闽山水焕发生机与活力。

  今天,2019年12月10日,我省迎来第六个水土保持宣传日。

  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决定了福建是水土流失易发高发的省份。1983年开始,福建把长汀列为全省试点,拉开了大规模水土流失治理的序幕。

  “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是治水事业的一项根本性措施,也是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紧迫而长期的战略任务。”“……水土流失治理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上,进则全胜,不进则退,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要总结长汀经验,推动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牢记嘱托,砥砺奋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认真落实各项任务。近年来,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挂帅,省领导挂钩11个水土流失重点县,67个省直部门协同发力打响水土流失治理攻坚战,让“长汀经验”在八闽大地落地生根、遍地开花。

  ——致力高位推动,强化部门协同发力。省委、省政府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任组长的高规格全省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摸实情、找对策、解难题,建立起一套领导挂钩、部门协作、效能督查、对口帮扶的工作机制。2016年《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公布,要求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制度试验,明确要继续推广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2018年,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决议》,推广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再度被写入其中,以期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更多改革经验、形成更多制度成果。2019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对我省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推进区域综合治理,在逐步消灭水土流失斑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遏制新增水土流失,更加注重生态修复提升,更加注重改进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

  ——致力法制保障,全面推动依法治理。我省近年相继修订出台《福建省水土保持条例》《福建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福建省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等,与省审改办出台《关于省水利厅权责事项的通知》,联合下放生产建设项目水保方案批复权限,做到权责清晰。依法开展执法检查。邀请省人大有关领导及部分省人大代表,对我省贯彻实施水土保持法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全省共组织完成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10898个,依法对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检查约17368项次。2012年以来,通过严格审批、联合执法等,有效促进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落实。

  ——致力机制创新,构建科学治理体系。我省相继出台《关于支持扶贫开发和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加快发展七条措施》《关于推进水土流失治理企业化运作实施方案》《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崩岗治理的若干措施》《关于推动全省水土流失区开展非柴燃料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政策支撑。2013年,水土流失的治理重点在全国率先从县延伸至乡镇;2014年起,治理重点进一步延伸到建制村,实施水土保持生态村治理项目;2014—2016年,每年联合驻闽部队支持闽西、闽东革命苏区开展较大规模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2018年,在安溪、宁化县探索开展“以奖代补”试点建设项目。

  ——致力项目带动,提升综合治理成效。2012年以来,全省累计争取省级以上水土流失专项治理资金33.9亿元,通过探索创新崩岗、坡耕地和小流域治理模式,涌现出诸如长汀生态清洁小流域、安溪崩岗、大田矿山、永春坡改梯等一批新亮点、新特色工程,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经过全省上下的多年努力,福建水土流失率从1985年的17.25%下降到2015年的8.87%。截至2019年11底,全省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005.59万亩,占“十三五”规划任务900万亩的111.7%。2018年底,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面积已降至7.97%。

  “不进则退,进则全胜。”未来一个时期,我们将牢记嘱托,矢志不移,紧紧围绕“在监管上强手段、在治理上补短板”的工作思路,坚持“一个示范,四地攻坚”,持之以恒,奋力前行,努力把我省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引向深入,确保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多贡献。

  示范引领 提档升级

  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成功实践,被水利部誉为是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品牌,南方治理的一面旗帜。长汀县持续弘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总结出“党政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多策并举、以人为本、持之以恒”的长汀经验,持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土流失面积从2011年底的47.69万亩下降到2018年底的36.9万亩,水土流失率降低到7.95%,低于全省8.87%的平均水平。

  不仅着力长汀,2019年起我省在水土流失率大于15%的安溪、诏安、南安、平和4个县(市)实施水土流失斑治理攻坚:安溪以茶园坡耕地和崩岗治理为重点,诏安以林分结构改造和果园坡耕地治理为重点,南安以茶果园坡耕地和矿山迹地治理为重点,平和以蜜柚园坡耕地和林地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开拓创新,寻找“绿富美”之路。力争到2020年,4个县(市)水土流失率降幅均达2.5个百分点以上。

  攻坚克难 协同发力

  为持续推进全省的水土流失治理,我省始终着力解决困难、突破瓶颈,科学推进水土流失治理。为了解决治理技术弱的问题,长汀县与中科院、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联合建立水土保持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研究站、南方红壤水土保持研究院、福建省水土保持研究中心等“三站一院一中心”,研究探索水土流失治理新模式、新技术,制定了9个技术标准,填补了技术空白。为了解决植树成活难的问题,因地施策,探索采取“反弹琵琶”的模式,开展小穴播草、等高草灌带、草灌乔混交等一系列针对性治理。为了解决治理成效差的问题,开展“老头松”施肥、低效林改造,实施初步治理恢复区补植阔叶树种的造林计划,实现了水土流失治理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为了解决项目融资难的问题,出台优惠鼓励政策,以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吸引社会投资。为了解决管理水平低的问题,以责任制的方式对各级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管理团队进行考核,打造业务精通、运转高效的专业团队,有效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科技助推 精准防治

  近年来,我省按照水利部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图斑精细化管理”的技术要求,对国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全过程进行监管。将高分遥感影像解译、无人机遥测、移动采集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前期设计、项目实施和验收评估的全过程。

  充分利用“天地一体化”等信息化手段,结合日常监督检查与重点监督性监测,全面掌握人为水土流失情况,督促生产项目落实“三同时”制度,及时发现水土保持建设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监管更精准。

  通过“数字水利”水土保持信息化子系统的建设,构建水土保持“一张图”,建立省级、地(市)级、县级自上而下,覆盖全面,管理规范、一体化的水土保持防治体系,促进各级联动,上下协同,推进全省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着力脱贫 振兴乡村

  保水护土,治山治水,更要治穷致富。近年来,我省把治理水土流失与发展地方经济相结合,建立和完善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努力推进绿色发展。一是发展崩岗经济。通过改“崖”为“坡”、削坡造地,将崩岗区转变为生态种养区、经济园区和生态移民安置区。二是发展特色农业。培育了宁化茶油、平和蜜柚、安溪茶业、建宁黄花梨、清流花卉苗木等一批山区特色产业,有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三是发展生态旅游。建成汀江源龙门景区、汀江十里生态画廊、三洲国家湿地公园、美丽乡村示范园、水土保持科教园等景区。四是开展燃料补贴,在全省23个省定扶贫开发县开展非柴燃料补助工作,推广以电代燃,既保护了当地植被,又解决了贫困群众生活需求。

  强化监督 全面覆盖

  对生产建设项目等人为水土流失行为的监管,是巩固治理成效,保持水土环境质量的关键。今年以来,我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着力做好全过程监管,有力促进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一是强化事前预防。全省各级水行政部门共依法审查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838个,其中省级审批项目28个,进一步规范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审查,在项目前期有效筑牢水土流失防治体系。二是着力事中监管。全省各级水行政部门,采用四不两直等方式,监督检查在建生产建设项目1957个,其中当年度省级审批的在建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全覆盖,同时做到问题整改闭环管理。三是推进事后抽查。全省共接受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备案421项,其中省级22项。省级先行先试,研究制定了自主验收核查制度与程序,开展了验收报备项目核查。同时对往年审批的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回头看”,确保各项水保措施正常运行并发挥效益。

  两岸合作 互利共赢

  相似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相同的中华文化和传统习惯,决定了两岸水土保持工作优势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改革开放后,我省就与台湾的水土保持团体开展了工作互访,增进了两岸同胞的了解和亲情友谊,极大地促进了两岸水土保持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两岸水土保持工作者以促进两岸水土保持改革发展、改善两岸人居环境、造福两岸同胞为目标积极开展交流合作。2019年,第一届海峡两岸水保科技论坛在平潭举行。论坛上,签署了闽台水土保持科技交流战略框架协议和项目合作意向协议。浦城县富岭镇人民政府与台湾山河工程顾问公司签署了《闽台共建长滩水土保持生态村合作意向书》,助力福建乡村振兴。

  福建水土流失率逐年下降

  (内容详见版面图)

编辑:日尧 本文网址分享:http://www.zawww.cn/travel/2019/1211/5079.html

Tags:

标签云

站点信息

  • 文章统计6199篇文章
  • 标签管理标签云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