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是: > 旅游 >
共建水清天蓝地绿的美丽家园——2019年度漳州生态环境系统工作纪
2019-12-17 11:48旅游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简介今年来,按照源头治理,标本兼治,表里如一的要求,水、气、土等主要指标纵向比有改进,横向比差距在缩小,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解决了往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想办难办的事情,经受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以及厅省巡察等实践考验,积极回应群众...
今年来,按照“源头治理,标本兼治,表里如一”的要求,水、气、土等主要指标“纵向比有改进,横向比差距在缩小”,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解决了往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想办难办的事情,经受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以及厅省巡察等实践考验,积极回应群众反映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3+2”环境质量稳中有进
2019年,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制定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截至10月底,生态环境保护考核72项指标完成率为92.55%。
全市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南一和峰头两座主要湖库、市(县)两级饮用水源地Ⅰ~Ⅲ类水质达标“3个100%”。小流域方面Ⅰ~Ⅲ类水质比例81.82%,优于省考核目标8.18个百分点。小流域综合治理为民办实事项目年底投入20470万元,完成投资额149.4%。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6.7%,同比提高7.6个百分点;轻度污染的天数9天,同比减少19天,6项污染物指标“四降两持平”,缩短与先进行列的差距,大气执点网格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土壤治理取得实质突破。建立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98家,共减排1.572吨;完成273家企业用地详查信息采集及风险筛查任务,建立16个疑似污染地块名录,完成初步调查评估15个;全年督导584家企业清运危险废物共计105798吨,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97.8%。
此外,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海湾综合整治)、诏安县四都镇西梧村(山海融合)、芗城区天宝镇珠里村(生态旅游)、长泰县岩溪镇珪后村(古民居保护)、长泰县坂里乡丹岩村(水土流失治理)等5个村庄典型案例入选《福建省乡村生态振兴案例》,全省排名第二,申报“绿盈乡村”高级版51个。截至11月底,推进全市农村三格化粪池新建改造任务已完成21698户,完成率93.93%。
“5个0”重难点问题有突破
2019年,我市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入攻坚之年。生态环境部门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表里如一”理念,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发展,啃下硬骨头。
开展污染源头大排查。截至11月19日,排查出各类污染源五大类68种类别18507个,横向具体到9个市直牵头部门,纵向细化到16个县市区。第一阶段治理4870个取得“开门红”。
推进生态云平台大数据开发。市生态环境局运用无人机、信息网格、网格化等将“远的拉近、散的集中、小的放大”,生态环境指挥中心调度实现“云端会诊”到“一竿到底”指挥体系,全省生态环境应急事件处理现场会在我市古雷工业园区召开。开展双边和多边协作。邀请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多所环境专业校院和机构开展重难点问题研究攻关,与闽西南开展区域协作,推开“共商共议、共建共担、共治共享”局面,经验做法被《八闽快讯》(专刊)首次刊发。首次通过《漳州信息》反映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出台我市生态环境领域首部地方性法规。《漳州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办法》在全国首创将农村饮用水水源纳入饮用水源保护规范范畴,饮用水源保护受益覆盖人口将增加193万人。该法规将于2020年1月起实施。此外,漳州还在全省率先完成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对近年危险废物提供了科学依据。水电站最小生态下泄流量在线监控取得重大进展,去年完成安装运行42座,今年达672座。
“1+N”综合执法出击精准
2019年,我市突出解决百姓身边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之年。紧跟人民群众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的转变。通过拓展投诉渠道、压缩办理周期、采取领导挂钩包案等办法,我市着力解决涉及百姓反映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环境“12369”热线电话多渠道受理生态环境投诉共计1062件,其中已办结1017件,办理中45件,累计收集网格化环保事件数共93641件。第二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信访件671件,已办结412件,阶段性办结259件,组织面向社会征集6期环保体验行,社会公众参与300多人。以背水一战的决心,以摧城拔寨的气势、严防死守的作风,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行政手段,有效整治了龙海榜山岭口“插花地”、市区恒坑支流“结合部”、长泰枋洋流域等一批“散乱污”问题;抽调芗城监测力量、高新区执法力量,核查台商投资区“互联网+督察”转办件,进行为期3天的不间断测管联动,消除群众顾虑和疑惑;推动漳浦矿山生态治理,根治华安友利石墨污染问题。坚持涉及群众性生态环境问题决不放过、重大环境案件决不手软、涉及突出民生问题决不含糊,全市生态环境案件呈“量减质升”态势。立案查处395起,涉及处罚金额2559.25万元,查封218家,限产停产34家,移送公安机关拘留29起,污染犯罪案件11起。其中按日处罚2起50万元实现零的突破、首次查办了某汽车检测有限公司没收违法所得。
“14+7+1”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2019年,我市生态环境领域垂改运行机制开局之年。全市推进生态环境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改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随着新领导班子调整到位,市生态环境局办公楼整体搬迁,16个派出机构先后完成揭牌,5个新增科室相应完成设置和2个海洋环境事业单位转隶,市污染防治攻坚办进驻市局实现常态化集体办公。市级生态环境系统基本完成了垂直改革和大部制改革,开启纵向“化指为拳、横向合心合力”的体制机制和运作管理规模。环评审批、排污权交易、跨部门跨区域综合执法等多项制度改革逐步推进并转为实践。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时限缩短、环节精减、权限下放”等措施有力有效,利企利民,其中,排污权交易指标由环评审批前取得改为投产前取得,此举激活了项目投产资金流约7000万元,全市共有109家企业参与排污权交易竞价,成交300笔,交易总额1472.1296万元。过硬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抽调16批次41名执法人员,跨省域参加国家生态环境部组织的强化督察,在参加全国环保重大任务摔打磨炼,其中,南靖生态环境局勇夺“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三连冠,省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及环境执法大练兵信息化运用职业技能竞赛,我市荣获团体三等奖。 ⊙张达敏 叶木林
责任编辑:林思赓 黄妍婷
编辑:日尧 本文网址分享:http://www.zawww.cn/travel/2019/1217/5128.htmlTags:
![]() |